K219 周传家 秦华生主编:北京戏剧通史 2001版(全3册) PDF下载

2024-03-20 / 99

书名:北京戏剧通史

作者:周传家 秦华生主编

出版: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版

册数:全3册

大小:301.76MB

格式:PDF

价格:15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由周传家、秦华生主编的《北京戏剧通史》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由 2 0余位研究北京戏剧的专家和学者协力完成的一部戏剧史学巨著。全书共分三册 ,即辽金元卷、明清卷、民国卷 ,共计 12 0万字。该书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北京戏剧的华彩篇章 。

 

《北京戏剧通史》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北京戏剧的瑰丽风姿,全方位地勾勒出了北京戏剧从史前到1949年的发展轨迹,理论性地总结了北京戏剧衍变的规律。该书虽为北京地方戏剧专史,却丝毫不脱离中国戏剧史的宏观。它将全国戏剧总体发展作为大背景,详细记述了北京戏剧发展全程和独特风貌,凸现出北京戏剧在全国戏剧中的地位和影响。该书不仅借鉴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还挖掘新史料,寻求新视角,提出了新的见解。如“辽金元卷”开辟专章,论说元大都杂剧的美学特征。“明清卷”首次对明代北京戏曲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发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并以相当的篇幅,叙述明代北京的宫廷戏剧演出和清代宫廷的演剧活动,建国前还设有专节论述“民国年间的戏剧审查制度”。这些都体现出该书尊重历史、严谨求实的品格。它不仅涉猎广阔,而且在不少的方面有创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北京戏剧通史》的出版,填补戏剧空研究领域空白,在文化史的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在构想和编写过程中,努力处理好区域专史与中国戏剧通史的关系;处理好戏剧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夹叙夹议,史论结合;不囿于陈说,敢于提出独立见解。全书内容丰富、全面,开创了地区戏剧史撰写的先河,是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希望能做好这一成果的转化,通过电视专题篇等形式做好社会科学的文化的文化普及和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首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京剧形成、兴盛于北京,并从北京传播到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在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戏曲艺术。《北京戏剧通史》将京剧作为全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京剧在北京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在明清卷的第七章《雅部的衰落与花部的兴起》中,记述了四大徽班称雄北京和京剧的形成过程。

 

作者认为,没有徽班进京就没有京剧,但徽班不等于京剧。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京剧之所以能从徽班中脱颖而出,其重要的一步是在北京舞台上徽调与汉调的合流。然而京剧最后的形成有赖于音乐体系的形成和规范化,有赖于语音和语言的统一化、规范化,并实现唱腔音乐与语言道白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大致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之后至同治年间,即19世纪40~60年代。在徽班的基础上,经过徽、汉、京三派艺人的合作,最终在北京形成了以唱皮簧为主的京剧。

 

在此章的第六节,介绍了京剧早期的代表人物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以及徐小香、卢胜奎、胡喜禄、梅巧玲等著名演员的生平和表演艺术。第八章《京剧艺术的成熟和繁荣》,记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清政府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下,北京戏曲舞台上京剧班社林立、流派纷呈、名伶荟萃、好戏连台的繁荣局面。生脚代表人物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旦脚代表人物时小福、余紫云、陈德霖、龚云甫,净脚代表人物何桂山、黄润甫、穆凤山、金秀山,丑脚代表人物杨鸣玉、刘赶三、罗寿山、张占福等表演艺术家的艺术风采均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

在民国卷中,有两章是专门记述京剧的。

 

第二章《民国前期的京剧》,比较深入、详尽地阐述了民国初年的京剧改良,王瑶卿和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对京剧旦行艺术的发展,以杨小楼、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为代表的生行艺术新流派的形成,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钱金福、萧长华等对净行、丑行表演艺术的贡献,梅兰芳作为这一时期京剧的代表人物,他在戏曲改良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他演出的时装戏和古装戏对京剧艺术的革新等。第三章《民国后期的京剧》,既叙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北平以后,京剧舞台的凋零和艺人所受的欺凌,又记述了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四小名旦以及李少春、袁世海等艺术家的成长,及女演员雪艳琴、孟小冬、章遏云、新艳秋等的崛起。第八章《剧作家及其作品》,介绍了齐如山、罗瘿公、金仲荪、陈墨香、爱新觉罗·溥绪、翁偶虹等人的京剧作品。在第九章《舞台美术的改革与创新》中,阐述了京剧的服饰、化装、舞台布景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全书以第十二章《北京戏曲走出国门》作结,详细地介绍了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出访日本、美国、苏联等国的经过。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