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57 中国风俗通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版(全12册) PDF下载

2024-05-23 / 296

书名:中国风俗通史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版

册数:全12册

大小:257.72MB

格式:PDF

价格:15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中国风俗通史》是200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按其内容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宗教信仰等大项,力求全面反映秦汉时代的风俗特点。

该书规模宏大,按历史断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等十二卷,力图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同时又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俗差异,将每一段历史时期中最值得探索的热点、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尚的事例加以发掘和论述,进而从风俗角度对整个中国历史提供一种诠释和观照。《中国风俗通史》用详尽的考古和文献史料,生动的叙述、准确的描绘,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揭示和考证。在理性探讨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感性史料,运用了恰当的文人笔记和古典小说、诗词例证,涉及的人物和场景从帝王到百姓,从宫廷到民间,使全书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透出活泼、通俗的气息,极尽情态地反映了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历史。

历经数载之艰苦努力,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与成就,这部《中国风俗通史》终于编纂完成了。在此之际,我们作为本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深感欣慰
风俗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士大夫往往将其提到安邦治国的高度。如西汉时的贾山,在《至言》中指出:“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汉书,贾山传》)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也说:“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提倡移风易俗,强调教化和示范的作用。《荀子·乐论》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说苑·政理》曰:“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以施于百姓。”《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因此,研究中国风俗的历史,总结中国风俗的演变规律和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促进中国历史学、民俗学的建设,而且对于推进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风俗的含义,古人多有解释,如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云:“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新论·风俗篇》亦曰:“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已成性,谓之俗焉。”从这些古人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风”就是指因水土、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社会生活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社会行为习惯。两者相加,就是风俗,即:风俗是一个地区和民族长期形成的社会风尚和民众习惯的合称。它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像一面镜子,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地缘性、民族性、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力求有所突破。按其内容和
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从创意到全部书稿交付出版,历时数年。在此期间,虽然我们反复就全书编纂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学术商讨,但因整套书的作者较多,编写的时间又比较仓促,故对全书框架的磨合及各卷的衔接以及其他一些具体问题的把握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本书的编纂和出版,得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忱。又,本书的编写除运用我们长期积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外,还参考和引用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在此一并向所有给本书提供借鉴的学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