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31 成都通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版(全7册) PDF下载

2024-07-18 / 152

书名:成都通史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版

册数:全7册

大小:1.49GB

格式:PDF

价格:35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成都通史》是201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

据成都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编纂《成都通史》是《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所列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是成都市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在2006年获批准立项。它涵盖成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进程。

《成都通史》拟由导论和八卷组成:第一卷,古蜀时期;第二卷,秦汉三国(蜀汉)时期;第三卷,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第四卷,五代、两宋时期;第五卷,元明时期;第六卷,清时期;第七卷,民国时期;第八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上、下)。

《成都通史》编纂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即每一卷由一名首席专家负责。编辑工作主要由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承担。

编撰情况

2009年5月23日,《成都通史》2009年第1次编纂工作会议在成都市社科院2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主要成员: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编委会主任何华章,市社科院院长、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程显煜教授,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书记、编委会副主任吴文嘉,省社科院研究员、编委会副主任谭继和。

《成都通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王庭科教授、胡昭曦教授、冉光荣教授、林向教授、陈世松研究员、鲜于浩教授。

《成都通史》编辑部成员:编辑部主任林成西研究员;副主任、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柯昌军、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钟声、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周颖、市社科院许蓉生研究员、罗明副研究员。

《成都通史》各卷首席专家:段渝研究员、罗开玉研究员、粟品孝教授、陈世松教授、张莉红研究员、何一民教授。

会议由程显煜教授主持。

何华章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首先对大家在《成都通史》前一阶段的辛苦努力表示感谢。对下一阶段的编纂工作,何华章部长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成都通史》是成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官修通史。各位参与者要对全书的定位、总体基调和风格形成统一认识,敢于担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决心,在2011年之前出齐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七卷。二是要将《成都通史》定位为“成都文明的演进史”,处理好进步与曲折、主流与支流、真与伪的关系,谋出一个基本的基调和大局。三是要讲究表述风格。应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尽量通俗化,要“明白的叙述”,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叙述成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保证《成都通史》的科学性、可读性和通俗化,影响更多的现代人。四是要加强组织工作。各分卷的首席专家要认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官修与个人著述的关系,明确各卷的责、权、利,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专家指导委员会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主要在重要史实的甄别上起决定性作用,避免硬伤,体现权威和水平;编辑部的工作要做得更加扎实,对通史的风格、体例、文字等高度负责,严格把关。最后,他希望专家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努力写出一部具有鲜明成都特色、成都风格、成都气魄的精品史书,为成都这座城市作出一份的特殊贡献。

会上,与会专家就《成都通史》的定位、基本要求、表述的空间范围和性质、概述和专题之间关系的处理、体例和表述风格、技术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同意《成都通史》专家指导委员会2009年第一次会议纪要相关内容

认为各卷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继续严格遵循《成都通史编纂体例导则》、《成都通史凡例》、《成都通史技术处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的基本要求外,还应遵循《成都通史专家指导委员会2009年第一次会议纪要》的有关精神。

二、明确了《成都通史》所表述的主体

认为应该是以成都城市发展为主导的成都区域史。全书应在“全域成都”的理念下进行讨论和表述。

三、明确了《成都通史》的学术定位和表述风格

认为应该是一部相对客观和准确的、能够充分反映当今相关学术研究水平的著作。其读者除了学术界之外,还应该包括成都广大干部、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公众和普通历史爱好者。因此,书的表述风格应该在具有一定学术色彩的同时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史料引用,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学术概念,尽量避开对学术问题上过于艰深和冷僻的问题的探讨。力求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进行表述。

四、明确了时间进度

《成都通史》第1至第7卷在2011年6月底前全部出版。对于第8卷,编委会将根据实际情况与该卷首席专家另行磋商框架、内容修订和编纂进度事宜。

1、各卷首席专家根据会议精神对现有提纲进行修订。在2009年6月30日前将修订的提纲送交编辑部。

2、编辑部组织专家对各卷修订后的提纲进行审议,并分别与各卷作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在2009年7月31日前将定稿的提纲分别返回各卷首席专家。

3、各卷首席专家均应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初稿(个别有特殊原因者可延迟到2010年8月31日前)。

4、2010年7月至12月,各卷作者首席专家根据编委会的意见完成初稿的修订,达到出版要求。

5、2011年1月至6月,各卷进入出版程序。

6、各卷首席专家应按照修订后的提纲进行下一阶段的写作。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以对提纲作适当的调整,但应当遵循以下程序:首席专家向编辑部提交调整提纲的书面报告;编辑部会同专家指导委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编辑部向首席专家下达提纲调整的书面意见。

这是成都建城2300年来的第一部通史。全书共7卷,划分为古蜀时期、秦汉三国(蜀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民国时期,每个时期为一卷。全书共335.7万字。《成都通史》各卷分“概述”、“专题”和“大事记”三部分,其内容涵盖成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勾画城市文明为核心的基本发展轨迹。

2011年12月27日,系统记述全域成都文明演进,成都建城2300多年以来的第一部通史——《成都通史》在成都市社科院发布。《成都通史》全书共7卷,划分为古蜀时期、秦汉三国(蜀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民国时期,每个时期为一卷。全书共335.7万字。

《成都通史》的内容涵盖成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勾画城市文明为核心的基本发展轨迹。该通史以记述成都城市的发展为中心,但又不局限于城市,是全域成都概念下的成都城乡文明的演进史,是城乡生态与文态交融发展的演进史,是城乡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互相影响、互融互补发展的演进史。

与以往通史编纂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板块的结构不同,《成都通史》在全书框架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成都通史》各卷分为“概述”、“专题”和“大事记”三部分。“概述”部分综述各时期成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该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状况,以及该时期成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专题”部分是各卷的主要内容,以“专”“深”见长,将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成都特色、能体现成都城市本质特征的内容,凝聚为若干专题,浓墨重彩地深入记述;“大事记”是对“概述”和“专题”的辅助和补充。按编年纪事,辑录反映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与该卷记述内容相呼应,起提要和索引的作用。

在充分吸取前人学术精华的基础上,《成都通史》站在21世纪的认识高度,体现当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理念,改变了过去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中侧重政治斗争史和社会革命史的倾向,加强对城市社会生活史、文化生活史的研究和记述,关注不同时期普通成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避免了城市通史只见城市不见人的误区。并且关注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对于成都历史发展及其特点的影响,特别关注水与成都城市文明的关系,突出了“水润天府”这一成都文明发展的亮点。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