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关桃园 文物出版社 2007版 PDF下载

2025-01-03 / 97

书名:宝鸡关桃园

作者: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

出版:文物出版社

日期:2007版

页数:368页

价格:10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宝鸡关桃园》主要内容:在宝鸡市关桃园遗址的发掘中,大面积地揭露出了前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并清理了大量的窖穴、灰坑,以及房子、墓葬等,出土了一批7000多年前的精美陶器、骨器及玉器。《宝鸡关桃园》就是对仰韶文化的整理,内容有文化堆积、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仰韶文化遗存、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工作经过

第二章 文化堆积

第三章 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

第一节 地层关系与文化分期

一 地层关系

二 文化分期

第二节 前仰韶第一期文化遗存

一 遗迹

二 遗物

第三节 前仰韶第二期文化遗存

一 遗迹

(一)灰坑

(二)墓葬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骨器

(三)陶器

第四节 前仰韶第三期文化遗存

一 遗迹

(一)房子

(二)灰坑

(三)墓葬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骨、蚌(角)器

(三)陶器

第四章 仰韶文化遗存

第一节 仰韶早期文化遗存

一 遗迹

(一)房子

(二)灰坑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第二节 仰韶晚期文化遗存

一 遗迹

(一)房子

(二)陶窑

(三)灰坑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骨器

(三)陶器

第五章 周代以后文化遗存

第一节 西周文化遗存

一 遗迹

(一)房子

(二)灰坑

(三)灰沟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骨器

(三)陶器

第二节 东周文化遗存

一 灰坑

二 墓葬

(一)墓葬形制

(二)随葬器物

第三节 明代墓葬

一 墓葬形制

(一)土洞墓

(二)竖穴墓

二 随葬器物

(一)瓷器

(二)陶器

(三)铜钱

(四)其他遗物

第六章 遗址出土动物遗存

第一节 分类记述

第二节 相关问题简析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

一 第一期文化遗存

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

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

四 相互关系、年代及有关问题

五 经济形态和其他成就

第二节 仰韶文化遗存

一 仰韶文化早期遗存

二 仰韶文化晚期遗存

第三节 周代以后遗存

一 西周遗存

二 东周遗存

三 明代墓葬

第四节 古文化与相关时期的自然环境

一 白家村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

二 仰韶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

附表

附表一 关桃园遗址前仰韶时期灰坑登记表

附表二 关桃园遗址仰韶文化灰坑登记表

附表三 关桃园遗址周代遗迹登记表

附表四 关桃园遗址出土动物群登记表

附表五 关桃园遗址各个时期骨器选料鉴定一览表

附表六 关桃园遗址各文化层灰坑中骨骼数量、种属登记表

附表七 关桃园遗址动物群分布情况登记表

附表八 关桃园各期文化层动物骨骼数量及对应的最小个体数登计表

英文提要

后记

 

宝鸡关桃园发掘报告是友好协作的结晶,也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参加发掘的单位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陈仓区博物馆也参与了部分工作。参加具体发掘的人员有张天恩、刘明科、张昀、李伸前、杨富科、刘峰、曲学芳、刘云仓、吕建平、张天林同志,此外,辛贻华、阎瑜、董卫剑等参加了短期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天恩研究员为发掘的领队、队长。

参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的人员有张天恩、刘明科、张昀、胡松梅同志。报告的初稿分工如下: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化堆积,第三章的第一节地层关系与文化分期、第二节前仰韶

第一期文化遗存,第五章周代以后文化遗存的第一、二节,第七章结语等由张天恩执笔编写。

第三章的第三节前仰韶第二期文化遗存,第五章的第三节明代墓葬由张昀执笔编写。

第三章的第四节前仰韶第三期文化遗存,第四章仰韶文化遗存由刘明科执笔编写。

第六章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由胡松梅执笔编写。

报告的第二稿除了第六章仍由胡松梅修订外,其余章节均由张天恩负责修改。最后由张天恩负责统稿、定稿。

参加出土文物修复的人员有刘峰、齐文军、李伸前、杨富科等同志。遗迹绘图主要由曲学芳、器物绘图由齐文军完成。遗迹照相由张天恩、出土器物照相由张明惠完成。出土动物骨骼的种属鉴定由胡松梅同志完成。

发掘期间,宝鸡市文物局任周方局长、刘宏斌副局长,天水师范学院徐日辉教授都曾到考古工地检查指导工作。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张恩贤馆长、魏兴兴副馆长为报告的资料整理提供了工作场地,并给予许多方便和支持。文物出版社一编部秦或同志为报告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